不想再看無腦的台灣電視節目把觀眾當白癡耍,也厭倦了網路充斥內容農場標題聳動而毫無根據的文章,還是靜下來好好的閱讀書籍充實自己吧!
今天,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大學的陽光與森林--課堂外教授要告訴你的!!!




-暢銷書排行榜
本週排行榜第一名:
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


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
點下面的圖片進去,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








大學的陽光與森林--課堂外教授要告訴你的

















  • 《大學的陽光與森林--課堂外教授要告訴你的》






    大學有陽光的一面,也有晦暗的一面,有快樂,也有痛苦。








    這本書不只告訴你大學的歷史、過去、現在及未來,也告訴你選擇科系的策略,學士後的未來有什麼在等待著你?如何與職場掛鉤,職場上的男女關係;也切實的分析給你一生的財產規劃,及由青年、中年走到老年一生約90年的里程;更告訴你未來科技、社會及人文藝術的發展趨勢,台中美日四國的牽動與糾葛。這是一本每個大學生及青年人都該讀的參考書,不是老生常談的勵志書籍。你讀過書中前十三篇後更認識你自己,更瞭解你所處的社會,領悟我們台灣的處境及未來。








    28位教育界、企業界、學術界、藝文界及在校學生聯合推薦。








    許多大學生應該瞭解的複雜事務,夏祖焯教授以平易近人、幽默、深入淺出的筆調寫出,閱後令你印象深刻難忘。








    千萬不要錯過這本書!


















    • 作者介紹






      夏祖焯(夏烈)教授

      筆名夏烈,台北建國中學及台南成功大學工學院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工程博士。在美曾任橋梁工程師、大地工程專案經理、特殊重點計劃經理等職。

      1999年返國任教,曾任教於清華大學、世新大學、元智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等校。

      現任教成功大學,為「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聘任。曾教授近代歐美文學、近代日本文學、現代中文小說及散文、科技社會與人文、文學與電影等課程,為我國唯一工程博士出任文學教授之職。

      夏祖焯並任台北建中文教基金會董事、台北建中校友會常務理事、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

      長篇小說「夏獵」(純文學,九歌,北京人民文學) 1994年獲台灣最高之「國家文藝獎」。2006年獲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之「科技與人文獎」。除工程論文外,其他著作有「最後的一隻紅頭烏鴉」(又名「白門再見」,純文學,九歌)、「流光逝川」(爾雅)、「建中生這樣想」(聯合文學)、「城南少年游」(北京人民文學)、「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及大學教科書及參考書「近代外國文學思潮」(聯合文學)。



















    大學的陽光與森林--課堂外教授要告訴你的-目錄導覽說明








    • 輯一 給大學生的十三堂講座




      第一章 大學教育何去何從




      第二章 科系能選擇嗎




      第三章 碩士、博士、留學、進京趕考─何處行?




      第四章 大學生的公民素養




      第五章 師道、生道




      第六章 閱讀,思考,創作─習慣的培養




      第七章 職場上的合作、爭鬥、廝殺




      第八章 職場上的導師制度




      第九章 職場社會上的男女關係




      第十章 一生的賺取及財富累積




      第十一章 未來社會的科技與人文趨勢




      第十二章 青年、中年、老年、落幕




      第十三章 臺陸美日的牽動與糾葛








      輯二 與大學時代有關的散文




      第十四章 我與橄欖球




      第十五章 昨日




      第十六章 五十畢業感言




















    【序言】








    猶見青山踏遍人未老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 拉丁文:「此地乃其?蒙之所及智慧之泉」) ─ 劍橋大學校訓








    海明威在小說《乞力馬扎羅之雪》("The Snow of Kilimanjaro",或譯《雪山盟》)一開頭寫到該山位在赤道上,山巔卻終年積雪,被當地土著視為一座神聖之山。有人在山頂發現一隻風乾的豹子屍體,豹子到山頂去做什麼?沒有人知道。








    我的書桌上擺著一對貓頭鷹雕像。貓頭鷹不是討人喜歡的鳥,但在希臘神話裡,牠代表智慧。








    聰明 (intelligent) 是智商高、學資歷優良、或反應靈敏、耳聰目明;智慧 (wisdom) 則是一種深刻的體認,慧由心生。有智慧的人不見得聰明,但知進退,顧全大方向,尋求永恆。








    兩年前「聯合文學」出版我的書《建中生這樣想 ─ 給高中生的20堂人生要課》,大陸的「中國青年出版社」立刻邀約出該書大陸版,上萬冊短短數月內銷售一空。該出版社是共青團的官方出版社,當時的國家主席及總理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均屬「團派」。旋即,臺大附近專出大學用書的「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陳念祖副總編輯邀我寫一本給大學生的書。數度來回,此書付梓。








    寫書給大學生內容不應該只停留在大學階段,沒有那麼多好寫的,而應包括為「未來」做準備。其實一個人四十歲出頭,各方面成熟已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再過三十年只能增長不到百分之十,這包括生活、專業、人生觀等各方面;而過了八十歲可能愈老愈糊塗,但可能愈有智慧。這本書前六章與大學生活有關,後七章是與畢業後的社會相連,最後附加數章(第十四至第十六章)已發表過與我大學生活相關的散文(「我與橄欖球」、 「昨日」 此二章原收錄在夏烈著《流光逝川》一書,爾雅出版;「五十畢業感言」發表在聯合報 ),以追懷那個逝去的年代。如果你要問我,大學時快不快樂?我的回答似是而非:快樂、也不快樂。








    這本書以社會現象及知性報告為主,涉及到大學的理想與現實、職場、個人財務經濟、生命過程等。理性的分析及結論不多,因為人的性格及價值觀在大學時期已定型,以後隨環境改變或受他種理論影響常不多。如果大學生已成年,是否有為他們寫一本書的必要?為什麼他們自己不能摸索做判斷?實際上,這本書我只是勾畫出一個方向,多是鋪陳事實及思考模式,大致寫出應注意哪些,以及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最後決定還是讀者自己的。我看過一些鼓勵青年上進的勵志書籍,多是八股或高調,看了和沒看一樣。這種書有人寫,有人出版,還有人看,和「我的座右銘」一樣,是一種鴉片,很難成為有效的改進。








    這本書裡提到一些現實政治,當然涉及學生運動 ─ 近百年來,五四運動、國共內戰時學生罷課、保釣運動、六四天安門事件......這些都是由大學生開始。我在建中唸書時參入「五二四劉自然事件」對美國大使館及臺北市警局的攻擊,晚間衛戍部隊開入城,槍聲大作,兩個建中學生倒在血泊中,身上還背著書包。在美國唸博士學位時又加入反越戰示威,用手帕拾起催淚彈向警察擲回,以及與國府對抗的保釣運動。諷刺的是:多少年後,我在美國聯邦政府任美國官員(工程為主),也曾與當年負責鎮壓五二四事件的警務處長的公子在美交友,談到這事......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有為者亦若是。不管學生的政治運動是對是錯,不管是背後被政黨利用或是自發,教授都必須要瞭解及尊重。這不是明辨是非的問題,而是年輕人的天性。如果年輕人個個老成持重,深思熟慮,縮頭縮尾,那麼這個民族就失去活力,沒有希望。二○一四年反服貿運動,我告訴任教的臺南成大及新竹清大學生,我個人百分之百贊成服貿,連原因都沒告訴他們 (也沒人問),但是去臺北立法院的只要出示手機照片給助教看,就不算曠課。助教告訴我有約十個同學出示照片,卻沒有一個來與我辯論 (也說不定是趁機去看熱鬧的)。因為民主時代不會強硬處理,沒有流血場面,沒有入獄的思想犯,所以現在的學生做不了英雄,有點可悲。不像我年輕時要準備上戰場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又要與國民黨的軍警情治對抗。








    我曾是一個自由主義色彩濃厚、叛逆性強的青年,因為政治案件幾乎不能出國。一轉身,大學已離去那麼多年,現在坐在桌子的另一邊,轉變為一個傳統的老師,教起書來了。課堂上也教課本之外那些生活上、人性上、職場上、政治上、宗教上、公民道德上有關的物事;還有教先進國家歐美人及日本人的文化習俗及心態,這是因為我教外國文學,在國外住很久,對他們有相當的瞭解。大學教育的目的不應只是為了未來的飯碗做準備及預習,那索性就像歐洲一樣設立許多職業學校算了。大學教育除了培養學術研究人才外,還要培養各行業的領袖或棟樑,所以他們應該對所處社會及世界有多面的瞭解。只有這樣教,才是一個成功的大學教育。








    大學有它多采多姿的一面,不同於高中的嚴謹及多方限制,大學自由得多,起碼有選課的自由,上課時間的自由,上課座位的自由。因為如此,有些學生鬼混、打牌、全職兼差打工,也能混畢業。甚至有些臺北一流大學不簽到不點名,考試作弊時老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因如此,以後國家棟樑的為人作事態度可想而知了。








    隨著大學數目的增加,各校教育的方向不同,校內更充斥著各種大學生。因為人的性格本來就不一樣,由鑽研學術到混學分的都有,尤其本科生是剛從高中籠子裡放出來的鳥兒,忽然飛入自由的天空,困惑與無從伴隨而來,所以常有「如果我再回到大一」這種文章出現。當然,許多大學生自律頗強,成熟得夠,很快看出自己需要什麼。記得自己大二時就在猶豫是否由工學院轉學到政大新聞系去。四年下來功課極糟,常常缺課,多數時間在橄欖球場、舞會、閱讀尼采、電影院及約會女友中度過,幾乎畢不了業。但是到美國唸研究所卻無問題,攻博士學位更是出類拔萃。為什麼?因為年紀大、心定了。友人李君與我小時玩在一起,不擅唸書考試。多年後他告訴我那時看我們都考入好學校,他心裡很慌,不知自己以後未來如何。我說你國中少年時能有這種擔憂,就代表可能成功。後來他陸軍官校畢業,帶兵,退役,成為成功富有的營造開發商,在臺北建大樓。我說這些,就是要告訴各位,不是只有讀書一條路。因為有許多人不擅讀書考試,這條路走不順並不是這輩子就完了,人的一生上上下下,沒有人永遠是winner。但是成功的人永遠是那種在某一段時期相當努力,以及冒險。小聰明對讀書或事業幫助有限,因為這世界上聰明的人太多了。








    經常有人問我現在的大學生怎麼樣?尊師重道嗎?留學外國嗎?重視成績嗎?是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啊?我的回答是「難以相比」。今天時代不同,起碼我的大學時代沒有網路,要去封閉式的圖書館查資料;我的時代還有處女情結;有反共抗俄;國民所得與美國比是1:27,現在是1:2.5 ─ 增長了十倍多;我的時代沒有兩岸的競爭,只有戰爭;沒有資本主義,只有社會主義;每家好幾個孩子,現在人口零成長......。如此,大學生的心態也不可能相同,重點不同,資源更是不同,如何相比?請問:我那一代如何與抗戰時的大學生比?那一代又如何與北洋軍閥時的大學生比較?所謂「一代不如一代」正確嗎? 一次大戰時,純潔的美國青年響應威爾遜總統(Thomas Wilson, 1856-1924)的號召,抱著崇高的理想,為了正義,為了和平,為了保護人類的文明,為了追求個人的新價值走上戰場。到了戰場上,他們看見了戰爭猙獰的真面目 ─ 屠殺、敗德、謊言、混亂、無理性、狂暴,他們嚇壞了,失望、憤怒、茫然、幻滅隨之而來,於是他們成為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筆下「失落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我們的青年,面對分裂的意識型態,面對苦悶的22K出路,面對對岸強大的壓力,是否茫然與惶恐?還是隨波逐流,又成為「失落的一代」? 有些人將這些不解訴諸宗教,但是宗教領袖根本無法也無意去解決國家與社會問題,更說不上對外的衝突爭端了。








    人類早期由口語得到訊息,然後是報紙印刷物,再進步到收音機、電視、電腦,目前是用網際網路(internet)及物聯網(IOT)來瞭解世界。近百年科技以冪數的速率發展,本書中有一篇介紹未來發展,不知一年後有多少已過時或被取代?書中還談到公民道德,我觀察到任何一個強大的民族,如德、美、日,都是對自己民族有信心,以自己民族的文化為榮,要自強才能堅強,我們的大學生有民族信心嗎?如無,為什麼?書中還提到職場上的許多問題,因為愈來愈走向資本主義的商業社會,這些問題應該提出來討論。








    我在臺北唸中、小學,臺南唸成功大學,美國南部的德克薩斯州唸碩士,又去北部的密西根州唸博士,然後在美國各地工作,做工程師,也做行政工作;再回臺灣教書,卻教文學。可說經歷豐富,感觸良多,應該適合寫一本給大學生的書。這本書不是理工,不是文學,反而應該歸類為社會科學。如此,我是跨三大領域了。








    我的教書生涯始自臺北世新大學,教授近代歐洲文學、美國文學、日本文學、文學與電影、及現代中文小說與散文等課程, 同時也擔任該校自然科學組的召集人,這是因為我的學士、碩士、博士全部是工程。後來到成大及清華去教書,是在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菁英條款下被聘用。一般是國立大學退休的教授去私立大學教書,我適得其反由私立退休後到公立。因為經歷不同行業,居住不同國家,浸潤不同文化,也跨越人文與科技二大不同領域,與各國各類的人交往。我把這些經歷、思索、談論化為文字。有同學告訴我還要加入一些私人的小故事,一些個人的看法,才能吸引讀者。但是我還是以做介紹為主,儘量的寫成廣而淺的篇章,避免做結論式的論述。








    坊間沒有一本專門寫給大學生的書,但單篇文章不可能少,多是勵志性質或大道理鋪陳,如溪水來來回回在山中迴轉。我已逐漸老去,這本書能否給年輕人一些指點,像堂堂流到山腳將出前村的那條澗流,還是老生常談?你告訴我感覺如何。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40


    出版地:台灣


















  • 作者:夏祖焯(夏烈)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2015/7/25








  • ISBN:9789571181592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大學的陽光與森林--課堂外教授要告訴你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倩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